彩88网

学者仁心系疫区 数字健康谋未来

2021-08-26 0
学者仁心系疫区 数字健康谋未来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随着疫情不断扩散,全国各地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抗击防御。在这场战“疫”中,既有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前线先锋无畏战斗,更有无数个无私奉献的幕后卫士默默付出。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健康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卢子忱,在疫情爆发初期便身先士卒,心系疫区捐赠物资,至今仍奋战在疫情后方,用自己的大爱和行动为祖国、为灾区人民贡献力量,用自己的专业和技能为全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快速响应疫区,志愿募集医疗物资
       作为东莞市和沐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秘书长,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卢子忱在疫情爆发初期便迅速反应,除夕当夜就建立了“预防冠状病毒扩散”工作群,并联系到各领域专家、企业家、有医疗资源背景的热心人士三十余人迅速加入。同时,他还组织基金会工作人员联系协调国内外医疗物资生产机构,尝试募集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帽、防护服、手术衣、防冲击眼罩、防护面罩等医院紧缺物资,不足十日,共采购了177300只医用一次性口罩,并将13万只捐赠到湖北十堰等当地5家一线医院。

大年初四,卢子忱匆匆赶回东莞处理口罩采购事宜
      1月31日凌晨,经过长达12小时的艰难跋涉,卢子忱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一起募集的首批6万只口罩到达湖北省十堰市,并分发到茅箭区人民医院及太和医院武当山分院进行验货、收货。2月2日中午,基金会捐赠给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公安县藕池中心卫生院的最后一批4万只爱心口罩,运送到了湖北省麻城市三河口镇卫生院,院方当即分发给医务人员和当地村民。
卢子忱迅速响应疫情,保证物资捐赠到位
      在卢子忱和基金会成员们的努力下,再次成功采购到6万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并克服运输障碍将爱心口罩顺利运送到东莞当地。2月3日上午,卢子忱和志愿者们兴高采烈地赶到接收现场,对这批经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护送”到达的爱心口罩进行验收。当天,在统战部民族科领导带领下,将首批医用口罩赠送给在莞务工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兄弟。
卢子忱及基金会人员对口罩进行验收
卢子忱向在莞务工少数民族兄弟赠送爱心口罩
       2月6日下午,卢子忱又与和沐志愿服务队环保分队长朱报开等一行,专程从东莞驱车来到新湾社区,为奋斗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送上防疫物资,包括1100个爱心口罩、一箱(12支)消毒液,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此后,卢子忱和基金会工作人员分头来到物资紧缺的东莞市中堂敬老院、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虎门镇北栅社区居民委员会、东莞市虎门镇新湾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城街道岗贝社区居委会等各社区、敬老院进行捐赠物资的派送。共派发捐赠物资一次性医用口罩5200只,消毒液36瓶*1升,84消毒液250公斤(5箱*5桶*5公斤),洗洁精100 公斤(5桶*20公斤),用于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
卢子忱和基金会人员为虎门人民医院捐赠物资
       卢子忱以及基金会的“抗疫战士”们还把50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分别捐赠给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田海关、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科技教育局、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堂分局、广西钦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等各机关单位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上,助力社会各界坚守岗位、防控疫情。
卢子忱和基金会为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捐赠口罩
卢子忱和基金会为广西钦州市公安局捐赠口罩
       对于疫情中一系列捐赠和爱心行为的顺利开展,卢子忱表示,“应急事件发生,要快速反应才能给予应急区域最有效的帮助。医疗物资采购需要一定的医学常识,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一直从事健康产业研究,恰好在此次公益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深耕红外领域,取得丰硕科研成果
      如果说慈善工作是卢子忱的一个社会身份标签,那么,从事科研事业则是他的职业身份标签。作为一个深耕于健康领域二十多年的学者,他与科研事业的结缘还要从上个世纪说起。
      1994年,卢子忱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海洋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90年代,大学教师这个职业让别人羡慕不已,而教授计算机这门专业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这段在校园的时光平静而舒适,但卢子忱知道这种状态并不符合自己的性格和追求。1996年,他毅然辞去在大学的工作,南下广东,进入深圳先科从事VCD和DVD的开发工作。在这份工作中,卢子忱将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计算机和光学两项技能结合起来,并开始关注红外研究工作。
       2012年,卢子忱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经朋友介绍,他离开企业,来到广东东莞的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进行科研工作,几经辗转,他还是回到了科研、回到了学术界。如今,卢子忱院长一周里有一半时间都在与各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在吸取行业前沿知识的同时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另一半时间他则会在办公室将自己的收获写成论文。“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卢子忱这样说。
      在进行红外检测研究时,因为需要AI工程师、临床医生、光学专家等多方协作,每一个数据都要严谨的临床验证,卢子忱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仍然在极端缺乏资金、缺乏数据、缺乏人才的情况下,利用个人影响力和行业资源,组建新的研发团队,潜心研究红外热像技术,并常年奔走于医院、企业、行业组织之间,专注于“基于红外热像图的乳腺疾病自动诊断平台”应用研究,以期对重大疾病的快速筛查起到关键作用。
卢子忱院长深耕于红外热像技术研究
      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卢子忱处处身先士卒,勇于面对各种技术难题,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产品,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产权成果。
       由于出身光学专业,卢子忱潜心研究红外技术二十多年,从近红外激光技术,到红外理疗产品开发,再到现在的红外热像图检测,他把人生的大部分光阴都用来研究红外技术。作为主要发明人共申请53项专利,在红外技术应用领域已获得37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4项;公开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论文8篇,国际学术会议宣读2篇;作为主要专家共参与11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并当选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74/WG24 、TC121委员,2016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一等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目前,他正在潜心研究“用红外热图分析重大疾病的早期症状”,花费3年时间完成了自动分析软件的第一版本,现正在一些医院临床试用,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率。
立足数字医疗,探索健康大数据发展
基于在科技工作上取得的诸多成绩,以及个人不懈的努力和在红外行业的辛勤奉献,卢子忱院长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的社会资源,并得到了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领导的认可。2017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两位专家的指导下,卢子忱成功组建了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健康产业研究院”,专门从事健康大数据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和广医一院共同申报一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前,该项目仍在进行中。“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会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在突发性疾病大数据研究方面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卢子忱说道。
卢子忱与钟南山院士合影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健康产业研究院”团队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团队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医疗也将成为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酵,医疗行业迎来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多地暂停了部分常规诊疗服务,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上线了互联网诊疗服务,让行业呈现了另一种想象空间。可以说,经此一“疫”,中国医疗行业的政策导向、行业趋势、消费者习惯等都将迎来深刻变化,疫情或将深刻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对于这一行业态势,卢子忱认为“此次新肺疫情的爆发显示出,大数据分析已经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说疾病群体分析,人群流向分析等,在国家层面上,未来健康大数据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健康产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目前,健康产业研究院团队已经从事临床疾病研究3年了,他们通过采用红外热像仪非接触式检测获得人体红外热像图,结合临床诊断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大数据分析,可判断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征兆。目前,能够诊断的疾病种类有11种: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导管原位癌、粘液癌、乳腺髓样癌、鼻咽癌、大脑疲劳、肝区异常、静脉曲张、疼痛诊疗、血管性疾病(心脏供血异常、糖尿病下肢血管情况),并已经积累了乳腺疾病、鼻咽喉疾病等临床大数据分析经验。
      卢子忱介绍说:“红外热像技术本质上就是根据人体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并结合临床来判断疾病的即将发生,比如呼吸类疾病、乳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新冠肺炎发病前也会伴随低烧、上呼吸道异常等症状,理论上用红外热图可以可以看到。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用患者的红外热图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来预判新冠肺炎发病前兆“。

红外热像技术检测的人体红外热像图


       人物简介:卢子忱,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健康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红外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东莞市和沐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投身于企事业单位并从事红外技术研究和红外理疗产品开发工作20余年,被授予“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东莞市首席技师”、“东莞市十大创新人物”称号。